5月14日下午,公共教育学教研室开展《班级管理》课程集体备课活动,教研室彭文超、方玉芬、夏小庆、陈举、柯文涛、张峰峰、杨可、杨银等老师参加。学院院长吴云助到会指导。
教研室主任彭文超首先汇报了《班级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建设情况,并就该课程下学期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各位老师进行研讨,方玉芬对《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提出建议,张峰峰提出了在小学教育专业开好《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案,陈举分享了前期在相关专业讲授《班级管理》课程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吴云助针对上好《班级管理》课程建设提出建议。一是明确课程的功能定位,《班级管理》课程主要是针对中学教育各师范专业师范生开设,要对这些专业师范生班级指导能力的培养起到强支撑作用。二是设置科学的课程目标,《班级管理》课程要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等国家标准,设置可教、可学、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三是建构合理的课程内容,《班级管理》课程在育德意识、育德原理和育德方法方面要注意与《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等课程的分工合作,做到相互呼应但不重复,聚焦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档案建设、家校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四是采取可行的授课方式,《班级管理》课程的主讲教师要突出专业化要求进行遴选,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采取线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五是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班级管理》课程要做实过程性评价,合理确定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的比例,对每一项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评价。六是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班级管理》课程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现在开始建设便于学生学习的融媒体课程资源。
本次集体备课为后续公共教育学教研室开设相关课程及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撰稿:杨银 摄影:陈举 审核:吴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