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青·敬敷”安庆师范大学“以劳润心,怀爱护蕾”教育关爱实践团在杨桥镇带领参与“宜童享未来”暑期课堂的40余名学生进行了主题为“赓续农耕文明,培育乡土情怀”的农耕文明介绍。
课堂上,志愿者从不同季节所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开始讲述古老的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用简单的词语准确地描述了四季;一句句农时谚语,包含了令人赞叹的巧思;代代相传的诗句更是与农时、土地息息相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农业生产工具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革新变化的,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到刀耕火种的进步,从木制铁质器具到现在各种合成材料,一幅幅绚丽的历史画卷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随后,志愿者们通过春插秧苗、夏观昆虫、秋收稻谷、冬藏美味四张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体验在四季变化中完成对土地、季节、农时的认识和想象。
随后,志愿者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大米开始课程《白白的大米从哪儿来》的介绍,从水稻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的过程介绍到学生利用自己的铅笔模拟秧苗,通过简单的弯腰、摸地、起身的动作,切实体验了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的辛劳。最后介绍了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通过对海水稻的介绍以及对袁爷爷“禾下乘凉梦”的伟大精神的解读,引导同学们要时刻牢记珍惜粮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本次农耕文明介绍旨在通过时代变迁、季节更替,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进深,传统农耕文明留下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知识和道理。(撰稿、摄影:汪南 洪俊杰 审核:姚强诚 许世平)